感知社情民意 化解风险隐患——天门市蒋场镇综治中心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板
在天门市蒋场镇,从镇中心到偏远村组,以综治中心为枢纽、三级调解网格为脉络的基层治理体系全面覆盖,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让矛盾纠纷化解“抬头看得见、一眼认得出,一步迈得进、一地能解决”成为群众可感可及的现实。
融合聚力:变“分散治理”为“一体联动”
资源整合、阵地规范是蒋场镇综治中心高效运行的基石。该镇成立由镇平安办牵头、司法所指导的“联合调解组”,有机整合村(社区)调委会、法律顾问、网格员、乡贤等多方力量,建立“1名专职调解员+3名兼职调解员+N名辅助力量”的梯队结构,明确职责分工。目前全镇已建立19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培育56名人民调解员,实现“镇-村-组”三级调解网络全覆盖。
同时,在镇综治中心设立“一站式解纷窗口”,整合信访、司法所、派出所、法律顾问等入驻,实行轮流值守制度,实现矛盾纠纷受理登记、分流交办、依法办理、闭环管理。通过“组织整合+人员融合”,群众解决纠纷从“多头跑”变为“一站解”。中心运行以来,已高效流转处置纠纷36件,流转效率提升23%。
机制创新:从“案结事了”到“事心双解”
机制创新是矛盾有效化解的核心驱动力。蒋场镇制定《纠纷处置标准化手册》,创新推行“三色分流法”:绿色通道快速处置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简易矛盾,由村(社区)人民调委会48小时内响应并化解;黄色通道专业调处土地权属、合同争议等一般纠纷,由镇平安办联合自规所、财管所、司法所、派出所、法律顾问7日内完成调解;红色通道攻坚化解群体性纠纷、历史遗留问题等复杂矛盾,启动“联席会商”机制,镇平安办组织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15日内联合处置。
立足“枫桥经验”实体化实践,探索矛盾纠纷“五步调解法”(排查预警、分级调处、多元联动、跟踪回访、法治宣传),推动矛盾化解在源头。创新推行“板凳调解会”模式,组织村干部、法律顾问深入田间地头,今年以来,现场化解宅基地、邻里纠纷20余件,让矛盾纠纷化解更接地气、更富成效。2025年上半年,蒋场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各类纠纷98件,调解成功96件,调处成功率98%。
主动赋能: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
主动赋能为蒋场镇基层治理插上了效能的翅膀,推动治理模式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转变。综治中心通过联通各部门数据,实现纠纷信息分流和精准推送。网格员让“随手拍、即时报”成为常态,极大提升了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从2024年初至今,全镇共召开矛盾纠纷分析研判会10次,组织矛盾纠纷排查15次,有效避免“民转刑”案件3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从力量整合到机制创新,从流程再造到主动赋能,蒋场镇通过矛盾调处中心实体化建设,不仅实现了矛盾纠纷的早排查、早介入、早调处、早疏导,更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农村实际、体现本地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如今的蒋场镇,综治中心不仅是受理、解决矛盾纠纷的“前沿哨所”,更是感知社情民意、服务人民群众的“温暖港湾”,照亮基层和谐稳定之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