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进城展新貌 教育布局谱新篇——天门市全力推进教育布局优化升级之路纪实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从“一个都不能少”到“家门口的好学校”……我市始终把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增加教育投入。特别是2022年以来,我市以优化教育布局为突破口,大力推进高中进城,为天门教育事业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政策导航 奏响高中进城曲
“原来我是渔薪高中的一名学生,来到城区新学校,学习及生活环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2022年秋季新学期,陆羽高中学生任雅欣进入新校园后,兴奋地说。
“高中进城后,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们这些学生和家长。”这是很多人的心声。
时光飞逝,原4所乡镇高中搬迁到城区,迁入陆羽高中已两年有余。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发布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 年)》 明确提出“根据人口变化趋势、新型城镇化规划和产业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有效利用高中教育资源,方便学生在县域内就学。”省政府制定的 《湖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计划,推动普通高中向县城聚集。”天门市高中布局调整方案顺势而生。
实践证明,我市实施高中教育布局调整——高中进城,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得到了省教育厅的肯定与支持,更顺应了新时代群众对“上好学”的需求。
同时,推进高中布局调整也是落实市九届人大一号议案提出的“推进四所乡镇公办高中(渔薪、皂市、干驿、张港高中)进城”,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为了充分听取民意,我市组织4个乡镇的市“两代表一委员”、家长代表、学校教师代表进行座谈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赞成高中布局调整的占97.8%。这一高比例的支持充分表明社会各界对高中进城的高度认可。
在政策的引领下,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当撤并、适度超前”的工作思路,系统谋划全市高中学校布局。投入7.2亿元在北湖教育园新建实验高中,利用原实验高中校舍组建陆羽高中,将渔薪、皂市、干驿、张港高中四所乡镇高中一次性撤并,迁入陆羽高中,形成天门中学、实验高中、竟陵高中、陆羽高中、岳口高中5所公办高中共同发展的格局,满足了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需求。
公平为基 缩小城乡教育差
初冬时节,走进陆羽高中,设施齐全的体育馆、教学楼、田径场、宿舍楼、综合楼、多媒体教室等令人眼前一亮,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让人如沐春风。教室里,学生们专心致志地学习。
“以前觉得4所乡镇高中撤并成一所学校,时间紧、任务重,还担心师资力量、硬件设施跟不上,现在,我们没有顾虑了……”家长们如是说。
家长们起初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渔薪、皂市、干驿、张港等乡镇高中相比城区高中,办学条件薄弱,功能馆室及教学设施设备匮乏,优质生源不足。因长期地处乡镇,年轻教师招不来、留不住,且年龄结构老化严重,教师50岁及以上296人,占61.8%,平均年龄50.1岁。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乡镇高中的发展,也导致了城乡教育差距的不断扩大。
高中布局调整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陆羽高中通过人才引进、“归雁计划”、民办学校公办教师返岗等方式,吸纳年轻优秀教师55人,现有硕士研究生15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35人,高级教师92人,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同时,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教学设施更新完善,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一应俱全,满足了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学校环境远远优于原乡镇学校,校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繁盛,为师生营造优美宜人的学习和工作氛围。
“我们乡镇学生一样能享受与城区学生同等水平的教育资源”,原皂市高中学生小张自信满满。
改革助力 开启高考奋进路
在陆羽高中一班人眼里,每名学生都有闪光点、都能出彩。学校致力于“让每个生命都闪光”,释放无限的潜能,让学生成人成才。
新高考改革发展趋势对高中教育教学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课走班、选科赋分等新教学模式都不适宜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乡镇高中开展,成为制约高中教育发展的又一难题。
高中进城为适应新高考改革提供了契机。2022年9月,实验高中和4所乡镇高中相继搬迁。合并后,当年陆羽高中有学生5361人、教职工479人,学校师资力量明显增强,高考成绩显著提升,本科上线人数远超原乡镇4校总和。
通过高中进城,我市各所高中更好地应对了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推动天门高中教育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同时,带动了城区经济发展,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得到明显提高。
未来可期 铸就教育新辉煌
高中进城是天门市优化教育布局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天门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起点。
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立足天门发展实际,把优化教育布局调整作为重要民生实事。三年来,投入资金近30亿元,整合农村中小学校,加大乡镇“三个中心”建设力度。新建改扩建城区公办中小学16所、新建和回收小区配套幼儿园19所,新增优质学位3.7万余个,从根本上缓解城区公办学位紧张的问题,满足群众家门口上好学的迫切愿望。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湖北教育5次专题报道我市优化教育布局典型经验。
如今,天门教育事业驶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启教育现代化新征程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教育人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阔步新征程,同心谱华章,努力为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天门力量。(融媒体记者:邓慧遐 通讯员:孟祥斌)
来源 | 天门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