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建支点 夺取开门红” 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
时间:2025-04-10
嘉宾:
摘要:4月10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天门市“聚焦建支点 夺取开门红”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介绍我市就业工作“开门红”情况,并回答提问。
时间:2025-04-10
嘉宾:
摘要:4月10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天门市“聚焦建支点 夺取开门红”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介绍我市就业工作“开门红”情况,并回答提问。
时间:2025-04-10
嘉宾: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圣平
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江照新
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副局长方少鹏
内容:4月10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天门市“聚焦建支点 夺取开门红”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介绍我市就业工作“开门红”情况,并回答提问。
文字实录:
主持人:
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是“聚焦建支点 夺取开门红”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重点介绍就业工作“开门红”相关情况。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圣平先生;
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江照新先生;
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副局长方少鹏先生。
首先,请杨圣平先生介绍全市就业工作“开门红”相关情况。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圣平
各位媒体朋友、就业创业人员:
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对就业工作的关注与支持。今年以来,人社部门积极主动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坚持就业优先导向,扎实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创聚天门”等行动,就业工作实现良好开局,保持总体稳定。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就业主要指标运行平稳
一季度,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703人,同比增长14.8%,完成全年任务的33%;失业人员再就业1427人,同比增长13.3%,完成全年任务的59.4%;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83人,同比增长14.9%,完成全年任务的106.9%;全市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63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31.7%;返乡创业实名制登记927人,带动就业4705人,同比增长20%,就业指标较好完成时序进度。
二、企业用工得到了有力保障
一季度,市人社局以企业开工需求和重点群体就业为目标,突出“产业带就业、就业促产业”,实施精准匹配的用工保障服务。全市累计举办62场各类主题招聘会,其中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1场,联合各乡镇开展“小切口、短平快”的结对企业专场招聘26场,组织“就业大篷车”巡回招聘活动10场、开展网络招聘活动25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5万余个次,累计服务企业716家次,6.7万余人次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求职,人力资源市场呈现出“招聘活动周周有、足不出户码上找”的火热态势。全市重点企业用工累计签约上岗1887人,用工监测的301家重点企业当前在岗员工2.48万人,整体缺工率约1.9%,较去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
三、返乡创业如春潮涌动
春潮涌动处,创业正当时。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返乡创业的工作部署,市人社局积极主动开展“创聚天门”行动,出台《人社部门服务楚商回乡和返乡创业清单》,为创业者打包提供创业补贴、创业培训、创业贷款等创业扶持政策包,构建全链条服务机制。一季度,发放个人和小微企业贷款257笔,发放金额1.02亿元。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7笔,发放金额8.5万元,发放省外来天一次性就业补助760人76万元。同时,第五版《天门籍在外人才名录》进入了实体书、电子书出版和数据库建设阶段,累计收集在外人才10206人,进一步扩大天门对外宣传的影响力,吸引人才返乡创业服务天门发展。初步统计,近三年返乡人员达到近15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天门已成为返乡创业和家门口就业的一片热土。
四、公共就业服务送到家门口
市人社局全面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深入开展“访民访企”活动。动态更新“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入库信息85万条次,动态更新建立企业用工需求台账,实现全市城乡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用工招工信息全量归集,为精准开展就业招聘等服务提供数据支撑。我们全面推广“乐业天门”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通过“乐业天门”智能推荐,做好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求职的精准匹配,尽量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广泛的工作岗位。我们全面启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让技能培训围绕产业转,让技能提升于促进就业紧密结合。
就业开局良好,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营商环境的日益改善,得益于工业倍增计划的效益凸显,为就业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下一步,我们将全力以赴,促进我市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是着力支持稳岗扩岗。继续加大就业政策宣传落实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就业创业政策,提高政策知晓度和覆盖面,确保各项惠民惠企政策落到实处,充分释放稳岗效能。
二是着力拓宽就业渠道。继续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大数据+智能化+铁脚板”服务模式,打造“乐业天门”公共就业服务矩阵,提升就业信息化能力水平,实现市镇村三级就业服务全覆盖。
三是着力优化技能培训。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动态调整培训机制,提高培训供给与人才需求匹配度。深化“天门衣商”劳务品牌建设,围绕我市全国服装电商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和服装电商产业发展,积极推行服装电商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
四是着力推进“资智回乡”。引导和支持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搭建返乡创业人才支撑供应链平台,建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基础信息库、在外能人信息库,提供人才信息支撑。打造特色鲜明的返乡创业园区,提升园区吸纳能力,全方位落地返乡创业扶持政策,构建“以才引才、以产聚才、以城留才”的良性发展格局。
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杨圣平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和市民朋友提问前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或身份。
市民提问:我是一名创业者,看到人社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就业创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对不同类型企业或就业创业的人有哪些针对性支持呢?
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副局长方少鹏
谢谢您的提问。为了让企业和求职人员全方位了解相关政策,市人社部门对当前正在实施的各项就业创业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编制了《就业创业政策清单、服务清单和经办机构清单》,通过线上线下对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并积极落实各项政策补贴,让企业和求职人员获得真金白银的实惠。其中,
针对中小微企业,给予社保补贴、吸纳就业补贴以及失业保险稳岗返还,降低企业用工成本,鼓励其吸纳更多就业。
对于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减轻创业资金压力。
对就业困难人员,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
回答完毕,谢谢!
湖北日报记者提问:请介绍一下近年来天门市返乡就业创业的基本情况,人社部门在推进返乡就业创业工作方面有哪些亮点?
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副局长方少鹏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随着天门“一主两新三支撑”产业新格局形成,“人口回流、产业回迁”趋势明显,全市外出务工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趋势越来越明显。
今年春节期间,市人社部门对9700余名返乡人员开展摸底调查,其中有意愿留在本地创业的人数为4800人,占比达到49.5%,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种植养殖和住宿餐饮服务业,有意从事文旅手工、居民服务和新兴产业的人数也有所增加。整体来讲,返乡创业人数显著增长,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个百分点,特别是在服装电商领域,返乡创业人数占比超过73%,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工作推进方面,全面梳理人社部门支持返乡创业政策,出台《人社部门服务楚乡回归和返乡创业清单》外,市人社部门还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资智回乡”重点工作,做好人才回归引进工作。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提早谋划组织开展《天门市在外人才名录》(第五版)的修编工作。当前,已进入实体书、电子书出版和数据库建设阶段,基础性工作已于4月1日基本完成,力争5月1日出版发行。
名录累计收集在外人才10206人,收录在外人才首次超过万名,预计比第四版净增2千人以上;首次同步推进实体书、电子书出版和数据库建设;首次专门收集侨乡侨情和海外人才,体现了天门特色、天门亮点。
回答完毕,谢谢!
湖北电视台记者提问:我是湖北电视台记者。今年人社部门在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产业就业倍增上,具体有些什么目标,采取哪些措施呢?
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江照新
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2025 年计划完成各类职业培训 7000人次。其中,服务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技能培训2000人次(含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300人次);就业重点群体技能培训3600人次;创业培训1400人次。
今年的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围绕四个导向开展工作:
一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动态调整培训机制。主要围绕我市产业发展,定期发布急需紧缺工种指导目录,根据不同职业(工种)急需紧缺程度、培训成本,以及培训后取得证书、实现就业等情况实施差异化补贴,相比以往这是职业技能培训的重大变化。
二是以惠民利民为导向,前移职业培训阵地。实行乡镇对接培训机构。充分发挥乡镇资源优势和定点培训机构的平台优势,集中力量做大做强职业培训。
三是以促进就业创业为导向,提升职业培训质效。坚持培训围绕就业转,积极探索岗位需求+技能培训+就业推荐的培训新模式,提高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效能。建立职业培训补贴与就业相挂钩的机制,对培训后实现就业的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四是以结果评价为导向,夯实机构主体责任。今年督导培训机构配强师资力量,规范使用教材,按照计划开展培训,做好结业学员跟踪服务,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并根据培训机构工作实绩优胜劣汰,扶持一批口碑好,培训质量高的培训机构;淘汰一批实效不强,拉帮凑数的培训机构。为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施“工业倍增工程”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队伍支撑。
回答完毕,谢谢!
主持人:
谢谢江照新先生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市民朋友和记者朋友的提问。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